​【重要研究成果】Q-mNGS 诊断新生儿感染与疗效监控

IMG_256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联合杰毅生物共同开展了关于新生儿感染研究,并应用 Q-mNGS 针对传统病原学阴性的新生儿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检测和监控治疗,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 5.64)。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张榕副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杰毅生物刘超博士和湖南省儿童医院彭小明主任为通讯作者。

01 研究背景

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019 年全球报告每 100 名活产婴儿中有 17 人死亡,每天有 6,700 名新生儿死亡,约 48% 的 7 天以上新生儿死亡可归因于微生物感染。本研究汇报了 10 例传统方法未能阐明病因的严重感染新生儿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定量宏基因组测序(Q-mNGS,实现人源和病原的相对定量)成功发现病原体并根据 Q-mNGS 结果辅助监控疗效。

02 主要研究结果

10 名参与者的年龄从 2 天到 52 天不等,其中 4 名参与者 (40%) 是女性。疾病类型包括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列于表 1。研究对 10 名患儿同时进行传统微生物检测(培养、抗原检测和 PCR)和 Q-mNGS 检测,结果显示,传统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而 Q-mNGS 则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嗜肺军团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原体。后续临床根据 Q-mNGS 检测结果进行抗生素调整及疗效监控,有 8 名患儿在治疗后恢复健康,10 名患者 Q-mNGS 检测结果见表 2。

IMG_257

表 1 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IMG_258

表 2 10 名患者的 mNGS 检测结果

本研究中,当所有常规方法都未能发现新生儿感染的 “罪魁祸首” 时,Q-mNGS 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并指导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有望降低新生儿感染的疾病管理总体成本和患者负担。

案例一:结核分枝杆菌

19 日龄男性患儿 1 出现发烧和呼吸急促及呼吸衰竭。外周血、痰、脑脊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阴性,炎症指标 CRP 为 153.04 mg/dL,降钙素原 (PCT) 为 16.44 ng/ml,入院 2 天后外周血 Q-mNGS 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序列数 59 条,相对丰度 83.1%,病原指数(Q 指数)10723.30,排位 86.03%),TAT 仅为 13 小时。随后血液 T.SPOT 试验和痰标本 Xpert MTB/RIF 试验阳性,患儿及母亲也呈现出结核感染影像学特征,基于此临床诊断该患儿为先天性结核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后患儿恢复正常。 

IMG_259

图 1 患儿的胸部 CT 结果

IMG_260

图 2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诊疗过程

案例二 :嗜肺军团菌

4 日龄的女性患儿 2 出现发烧和咳嗽,并迅速恶化。炎症指标 CRP 高于 320 mg/dL,PCT 为 1.07ng/mL,乳酸水平为 4.3mmol/L。痰、血液、脑脊液和 BALF 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入院 12 天后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进行 Q-mNGS 检出嗜肺军团菌(BALF 序列数为 24055 条,相对丰度 96.18%,Q 指数 22014.71,排位 91.05% 和外周血序列数 361 条,相对丰度 96.52%,Q 指数 13653.88,排位 71.54%)。肺泡灌洗液进行 16s 核糖体 RNA (rRNA) 测序及血嗜肺军团菌 IgM 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基于此临床诊断该患儿为军团菌肺炎,针对性采用红霉素治疗,并送检外周血标本进行 Q-mNGS 连续检测,监控嗜肺军团菌的载量,治疗 33 天后未检出嗜肺军团菌,停止用药并进行随访,患儿生长和神经发育均正常。

IMG_261

图 3 Q-mNGS 和 16s 核糖体 RNA(rRNA) 测序检出嗜肺军团菌

IMG_262

图 4 嗜肺军团菌感染的诊疗过程

案例三:蜡样芽孢杆菌

15 日龄女性患儿 10,出现呼吸急促 15 天、发热 3 天、抽搐 2 天。炎症指标 CRP 为 168.1mg/dL,PCT 为 18.12ng/mL。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 9.65×109/L,葡萄糖 1.02mmol/L,蛋白质 2.64g/L。痰、血液、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脑脊液生化提示细菌性脑炎,送检脑脊液进行 Q-mNGS 检测,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序列数 61 条,相对丰度 6.21%,Q 指数 9559.24,排位 94.4%。结合患儿的脑部影像学特征及 16rRNA 测序结果,临床拟诊蜡样芽孢杆菌感染。送检脑脊液标本进行 Q-mNGS 连续检测,监控蜡样芽孢杆菌的载量,调整抗生素方案。3 个月随访患儿感染指标恢复正常,仍存在弥漫性脑软化症。

IMG_263

图 5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诊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