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来势汹汹,虫媒传染病的威胁不止这些!
最近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 7 月 15 日,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478 例。
据悉,近年来印度洋地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今年 3 月法国媒体引述留尼汪官方 21 日通报,自 2024 年 8 月以来共报告 8500 例感染病例,截至 2025 年 5 月,留尼汪岛上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而死亡的人数达到 15 人。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大家需格外增强防控意识。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蚊媒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所谓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在我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乙脑和疟疾等都属于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其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多相同或部分重叠,临床表现也类似,两者较难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合理的病例管理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还能减少疾病传播。
夏季高发!这些虫媒传染病不得不防
受全球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来自虫媒传染病的新挑战。
比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新病种持续不断出现;登革热、恙虫病等地理分布区域显著扩展,暴发流行规模显著增大,暴发频率显著增加。夏秋高发季更是需要关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俗称 “蜱虫病”,是由大别班达病毒(曾称为: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每年 4 月至 9 月是蜱虫活跃期,加上春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很容易被蜱虫 “盯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死率高,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 10%~30%。
疟疾
传播疟疾的是按蚊。被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是感染疟疾的主要途径,也可经血液传播。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热带以外地区以夏秋季为主。
由于感染的疟原虫种、株和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疟疾的临床表现不一。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可伴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恙虫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通过恙螨传播。恙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南方省区多发生于夏、秋季,常见于 5-10 月,北方省份多发生于秋、冬季,以 9-12 月为多。
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持续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大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等。重症恙虫病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相关脏器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精准鉴别,科学防控!
面对复杂、多变、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虫媒传染病,早期识别、精准诊断和科学防控是应对的关键。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靶向病原体测序(tNGS)作为新型的分子诊断技术,以快速、高效、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罕见、新型和非典型传染病的诊断,提高了传染病的诊断效率,为精准治疗、高效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