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 阳性?别慌!tNGS 生殖检测让你心里有数!

HPV 阳性=生活不检点?

这个误区坑了多少人!

 
真相:HPV 病毒又称人类乳突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皮肤黏膜接触传播,但其传播面远比你想的更普遍:

亲密接触和间接接触:性传播是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 ,与 HPV 病毒感染者共用毛巾、内衣裤、马桶坐垫,甚至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接触到病毒,都可能中招。

人群普遍性

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感染 HPV。在有异性伴侣的人群中,女性一生中感染 HPV 的概率为 84.6%,男性为 91.3%,它和 "干净与否" 没有绝对关联,更像是一场 "病毒感冒"。

HPV 阳性=宫颈癌?别慌!先看看分型

研究表明,99.7% 的宫颈癌都是由黏膜高危型 HPV 感染引起的,但并非感染 HPV 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癌。只有 HPV 持续性感染才是导致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女性 HR-HPV 感染率 12.1%,常见型别有 HPV52、58 等;感染高峰在于 17-24 岁和 40-44 岁。
中国男性普通人群 HPV 总体感染率为 8.0%-16.9%;HR-HPV 感染率为 5.5%-9.4%。
从 HPV 感染到宫颈浸润性癌需经历 5-10 年渐进过程。多数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仅少数持续感染高危型 HPV 者,会因宫颈上皮细胞反复损伤修复增生,发展为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为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LSIL 多由 HPV 一过性感染引起,60% 病变在 1 年左右可自行消退;HSIL 多因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所致,约 20% 可能在 10 年内进展为宫颈浸润性癌。
检出 HPV 高危型,持续感染怎么办?
那么问题来了,检出高危型 HPV,如何知晓和监控持续感染?
HPV 分型检测虽能判断是否感染高危型 HPV,却无法直接知晓病毒是否已启动致癌进程。这就不得不介绍 HPV E6/E7 这两个 HPV 病毒主要的致癌基因。
HPV 初始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期间,病毒往往处于游离状态,此时 E6、E7 基因处于静默期,基本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当同一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超过 1 年,病毒会偷偷 “ 潜入” 人体细胞的基因大本营。这下 E6、E7 基因被彻底激活,产出大量致癌物质(E6/E7 mRNA),并合成致癌蛋白。这些蛋白会 “攻击” 人体自带的 “抗癌卫士” p53、pRB 基因,让它们失去控制细胞生长的能力。没了监管,细胞就会开始疯狂生长、变异,一步步往宫颈癌等方向发展。
因此,通过 HPV DNA 分型检测不仅能确定是否感染了 HPV,还可以精准确定 HPV 的分型,依据高/低危型别,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通过 HPV E6/E7 mRNA 检测,我们可直观了解病毒基因转录表达情况,评估宫颈癌变的风险与发展趋势。
WHO 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指南(第二版)推荐 HPV-DNA 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筛查方法。2021 年 12 月指南新增建议:推荐 HPVmRNA 检测可与 HPV DNA 同样用于宫颈癌初级筛查。

HPV 感染精准监测,全程心里有数!

HPV 分型方案

DNA 检测:L1 基因 (分型基因),适合 HPV 感染早期检测,感染后期缺失率达 55-80%;

mRNA 检测: 检测 E6/E7 基因 (致癌驱动基因),用于 HPV 感染后期辅助 L1 检测分型。

杰毅生物 tNGS 生殖基于 NGS 结合超多重 PCR 靶向富集技术,一次检测覆盖 77 种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包含 19 种高危型 HPV 和 19 种低危型 HPV,采用双基因方案同时检测 L1 和 E6/E7 基因,覆盖 HPV 感染全周期,评估 HPV 感染致癌风险,辅助宫颈癌筛查。
经与 NMPA 认证的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及荧光探针 PCR 试剂盒进行平行性能验证,杰毅 tNGS 生殖对 HPV 分型检测的灵敏度为 91.8%,特异度 91.2%,分型准确性等方面表现良好。

推荐检测人群

有症状:

  • 阴道异味、瘙痒等症状;
  • 反复、混合、复杂难治、不明病因泌尿生殖相关炎症;
  • 免疫缺陷群体 (如 HIV 感染);
  • 产科 (如: 宫颈管进行性缩短; 宫内感染; 反复早产等);
  • 疑似尖说湿疣患者

无症状:

  • 备孕人群、不孕人群和不良妊娠史人群;
  • 高危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性伴侣多,特殊性取向人群;
  • 妇科及生殖术前常规:妇科手术前或胚胎移植前妇科筛查;
  • 有全面筛查体检需求:宫颈癌筛查或既往 HPV 感染者。

参考资料:

1. 李婷, 刘朝晖.国内外常见女性生殖道感染流行现状及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23,32(10): 782-784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 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01):15-18.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道感染学组.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 年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5):5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