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访 | 感染病原基因检测有多快?13 小时,还能更快!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融媒体【蹲点百企换新力】栏目记者对杰毅生物进行了专访,以下为 “看余杭” 新闻报道。



来源|看余杭
查看视频报道:https://yh.eyh.cn/article/0f73564a-83e2-48f7-906c-dc834c00f7ef.html?timestamp=1733152915416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融媒体【蹲点百企换新力】栏目记者对杰毅生物进行了专访,以下为 “看余杭” 新闻报道。
来源|看余杭
查看视频报道:https://yh.eyh.cn/article/0f73564a-83e2-48f7-906c-dc834c00f7ef.html?timestamp=1733152915416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公布了 2023 年全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结果。杰毅生物旗下杭州杰毅医学检验实验室、重庆基拯医学检验所 2 家医学检验实验室,以及基于杰毅 Q-mNGS™检测技术平台的多家医疗机构均以满分成绩顺利通过本次室间质评!
脑脊液 mNGS 已经成为 CNS 感染病原学鉴定的重要实用技术。本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从检测分析敏感性、特异性等多个方面考核了国内 mNGS 实验室检测常规脑脊液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基于评分方法,本次提交有效结果的 127 家实验室所得成绩分布如下:100 分的实验室 45 家,90~99 分(含 90 分的实验室 60 家,低于 90 分(不含 90 分)的实验室 22 家。按照≥90 分为合格的标准,合格率为 82.7%(105/127)。
杰毅生物专注病原 NGS 领域,面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多样,诊断困难等挑战,自研打造了高效破壁技术,提升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难破壁微生物的检出率。采用正向广谱富集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与时效性,PCR-free 建库等技术降低背景微生物污染风险。基于行业领先的病原微生物基因数据库,mNGS 检测覆盖 35257 种病原体、60 种耐药基因和 78 种毒力基因,在 13 小时内完成相对定量检测,实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精准鉴别。
依托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 Q-mNGS 宏基因组检测解决方案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杰毅旗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过去 3 年连续多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血液微生物 cfDNA mNGS 室间质评、全国下呼吸道感染 mNGS 室间质评等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发起的多项室间质评活动,彰显出高度标准化的 mNGS 检测能力和稳定成熟的实验室管理水平。在本次 NCCL 室间质评的指导下,杰毅将持续推动更规范地开展脑脊液 mNGS 并解读检测结果,提升 mNGS 在 CNS 感染中应用的精准性。
为保证 NGS 检测临床应用的有效性,要求实验室在 NGS 的方法学建立 (自建检测)、性能确认以及质量保证各环节中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于 2024 年 5 月 23~26 日在福建厦门市成功举办了 “第二期全国病原体高通量测序临床规范化应用培训研讨班”。
本次培训班采用了培训+研讨的模式,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会长、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首席专家李金明教授团队,多位全国知名医院病原 NGS 应用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病原体 NGS 方法建立和质量管理负责人深度参与了本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活动。杰毅生物携 NGS 流水线全流程方案参与本次会议,其中新升级的自动化建库方案因其 “流水线自动化式” 建库的设计理念吸引了多家医院检验科专家的关注。
2024 年 4 月 24 日下午,由民建中央、中国科协指导,民建浙江省委会、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联合办的第八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举办。会上,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联合微链共同发布了 《2024 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杰毅生物自 2022 年起连续三年荣登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为杭州这座活力之城持续注入医疗健康的创新力量。
据悉,截至 2024 年 4 月,杭州共有 43 家独角兽企业(估值不低于 10 亿美元),准独角兽企业 382 家(估值不低于 1 亿美元)。其中 “专精特新” 企业与准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群体高度重合,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创新能力。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感染疾病精准诊疗领域,布局高通量测序(NGS)和基因编辑(CRISPR/Cas)两大前沿技术平台,拥有 100 多项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搭建起了多层次,高品质的产品线及服务体系。
中国药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30720-00019
基于 PCR-free 建库的 mNGS 实验可在同一个空间内设置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配备生物安全柜)和建库测序区(PCR-free 建库、文库纯化、等量混合、上机测序)。PCR-free 文库浓度可能低于 Qubit 荧光定量仪的检测限,建议使用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方法进行文库浓度测定。虽然基于 PCR-free 建库的 mNGS 实验在文库定量前实验操作不存在 PCR 扩增建库所带来的气溶胶风险,但仍然需要警惕人员操作等带来的气溶胶污染可能性,并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 qPCR 法文库浓度测定。
(1)湿实验应由具备分子生物学检验专业技能的人员,如分子生物学检验专业检验技师操作;
(2)干实验需要配备生物信息研发及管理人员,以保证分析流程、持续更新、性能确认、维护及管理 [12];
(3)结果审核应配备具有临床感染病学相关知识的微生物检验医师。针对疑难报告,建议成立 mNGS 报告解读团队,由具备临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所有人员均须通过岗位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并进行定期能力评估方能上岗。
核酸提取和纯化若使用手工操作,应考虑不同标本类型的差异、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的提取效率、纯度以及片段大小等因素;若使用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检测通量、自动化程度、成本、核酸质量等因素。
实验室应确定原始测序数据及 FASTQ 文件在服务器上存储的位置,并明确具备唯一标识的统一命名,便于数据调用与快速分类查找。文件命名建议包含数据检测/分析日期、检测实验室名称、标本类型、测序批次、唯一的标本编码等。命名规则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
实验室可通过 FASTQC[19] 和 MultiQC[20] 等软件查看测序数据质量、总数据量、碱基质量值(Q20 和 Q30)等,结合测序芯片泳道上生成的簇密度设置质控点(如簇密度是否偏离有效范围,碱基识别质量值≥Q30 的数据比例是否偏低)判断本批次数据能否用于后续分析。数据过滤规则可根据实验室对 mNGS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求进行调整,建议设置 Q30 碱基数量占比>75%、有效序列长度不小于 50bp、含 N 碱基比例小于 10% 等参数阈值。
为了提高微生物数据的分析时效性,需要去除测序数据中的宿主序列,通常方法是把比对到人类基因组的序列进行过滤。真菌和寄生虫与人类的基因组序列有一定的同源性,在过滤宿主序列的过程中需要评估运行时间、去除效率与非特异性去除(非人源序列而被错误过滤)的序列比例。
物种注释是病原宏基因组检测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主要是将通过质量控制的非宿主序列与微生物参考数据库比对,或者经过从头组装成 contigs/scaffolds 后再比对到微生物参考数据库,确定在特定序列相似性阈值(如≥97%)下的物种分类级别。物种注释的准确性取决于所选注释工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算法阈值的合理性、参考数据库的完整性及其纳入微生物基因组的准确性 [12]。目前可用的注释工具分为三类:
(1)DNA-to-DNA 比对工具;
(2)DNA-to-Protein 比对工具;
(3)基于特征标记基因的比对工具。有研究表明,利用相同的模拟数据集测试不同的宏基因组学分类工具,发现不同的分类工具识别的物种数量可能相差 3 个数量级以上 [21]。在 mNGS 中,DNA-to-DNA 工具往往比 DNA-to-Protein 工具能够更好地进行物种分类 [22],但 DNA-to-Protein 工具在识别新发和高度可变的基因序列时敏感性更高 [23]。而在以注重物种丰度的微生物组学分析中,则推荐使用基于特征标记基因的比对工具 [24]。
总之,实验室在选择物种注释工具时,应基于检测的预期用途,从运行速度、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维度评估性能 [17]。实验室可使用近缘物种的基因序列对分析软件的物种注释功能进行评估,另外在数据库或分析算法有变更时,以及定期对本实验室的 mNGS 物种/基因注释功能进行评估。
微生物参考数据库的选择显著影响物种注释分类的结果 [25,26]。《宏基因组测序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17] 中对 mNGS 常用微生物数据库的特征有较为详细的描述。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公共数据库能够包含所有的潜在人类病原体的基因组信息(假阴性风险),且数据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注释错误或污染的序列(假阳性风险)[27]。因此在构建、使用和管理这类数据库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充分评估数据库的全面性以及纳入物种在分类学上的代表性。同一微生物,往往具有遗传差异的不同亚型或株,在选择基因组时,应该考虑到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尽可能多地纳入不同亚型或株的高质量基因组;
(2)无论所选参考基因组的来源如何,实验室都需要通过重测序或其他技术手段确认其注释的准确性,序列的完整性,避免纳入错误注释、命名错误或代表性不足的微生物序列;
(3)病原体(尤其是 RNA 病毒)在自然状态下是不断发生变异的,所以需要及时(或定期)对参考数据库中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更新及验证 [28,29],更新的频率取决于实验室或临床的需求,以及序列在公共数据库中的上传或更新时间 [28];发生可能影响结果的数据库修改、替换及更新等活动均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建议实验室每年对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审核,必要时随时进行更新。但是对于使用本地化服务器的实验室,构建的数据库大小需要权衡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以及报告的时效性要求。
mNGS 检测到的微生物常以读长数作为结果,但它受测序量、标本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同张芯片不同文库分配的下机数据量会有波动,所以有必要对读长进行归一化处理 [30]。建议将每百万测序读长中匹配到某一微生物基因组的特异读长(reads per million,RPM)作为归一化指标 [30]。如果希望比较不同微生物在同一文库中的读长,则还需考虑微生物基因组大小不同带来的差异(理论上,在相同条件下,基因组越长,测得的读长越多),建议通过计算每百万测序量下每一千个碱基的基因组长度的归一化读长来消除这种影响 [28]。需要注意,由于 mNGS 检测原理不同于 qPCR,RPM 不能作为微生物核酸的定量指标。
由于缺乏标准的 mNGS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案,各实验室自建分析流程内部使用的分析软件与数据库处在不断更新、确认及完善的动态过程中。为了保证每批次临床标本结果的可溯源性及可重复性,实验室需要明确每一次测试所使用的软件及数据库的版本,建议在报告单中体现,至少应包括分析日期、软件名称和版本号、对每个组成工具及算法的用户自定义参数和系统默认值等 [28],可使用版本管理工具如 Conda 完成 [31]。此外,可使用流程管理工具如 Snakemake 和 Nextflow 等对整个工具集进行版本控制。
(1)临床标本测序数据集:注释充分、特征明确的临床标本测序数据(FASTQ 或其他格式)[32];
(2)计算机模拟测序数据:利用序列模拟软件模拟生成测序数据集 [16,33],要求既要具有与真实测序数据质量相同/相似的技术参数(文库片段长度分布、测序模式、测序错误类型及频率、测序质量值、测序深度等)[16,34],也要尽可能对临床标本的背景成分信息如宿主核酸、微生物和试剂背景核酸等进行模拟;
(3)组合数据集:利用序列模拟软件定量模拟一种或多种目标病原体的测序数据,然后将模拟序列添加到目标病原体阴性标本的真实测序数据中,形成接近临床标本的模拟数据集 [16]。
利用上述数据开展性能确认,确定干实验流程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 F1-Score(即精确度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等 [28,35]。如果在比对过程中出现寄生虫的假阳性结果(寄生虫为真核生物,与宿主序列相似度较高,且部分寄生虫基因组数据中存在人源序列的污染),需要考虑设置更高的阳性汇报阈值或者对相应寄生虫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清洗。常见的寄生虫汇报阈值为与阴性对照相比 RPM 达到 10 倍以上,基因组数据清洗常采用把目标寄生虫基因组单独与人基因组比对并去除高度同源的序列 [36]。
表 1 模拟参考品示例
注:人源细胞浓度 1×10 5 cells/ml
临床检测性能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中通过评价 mNGS 检测结果与临床其他参考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确认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应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准则和国家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的相关要求,应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同意。标本量与预期用途、评价指标等多种因素相关。标本量估算通常是基于统计学要求的最低标本量估计 [41]。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某些罕见的病原体,阳性病例的数量有限,可以引用文献报道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理论支撑 [42]。实验室可采用 “代表性病原体” 进行临床诊断性能评价 [43,44,45],比如根据临床预期用途选择不同类型的常见的病原体 [43],以期为同类病原体提供参考和借鉴。近年来已发表数篇基于脑脊液、呼吸道标本、血浆等标本类型的 mNGS 检测流程和临床性能确认的研究可供实验方案参考 [16,25,36,46,47]。
mNGS 检测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临床标本,标本的选择须结合患者情况、流行病学、病原体特性、受累器官及感染部位等状况综合考虑。怀疑高致病性、新发或突发传染病原微生物时,标本运送须经相关部门批准,严格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63] 的危害程度分类及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64] 的分类包装及转运要求运输标本,如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也应参照以上述标准 [65]。临床常见标本的选择见表 2。
表 2 mNGS 检测的临床标本类型
从无菌部位采集标本,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从有菌部位采集标本,应采取相应防污染措施,避免定植或污染菌对结果的干扰。标本采集后应使用无菌、无核酸污染、带盖的专用容器,采集后封口膜密封,识别码标记,及时(建议 2h 内)送检。临床在送检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临床信息(如患者流行病学史、感染症状体征、疑似感染灶、疑似病原体、影像学/病理学证据等)供实验室人员综合参考以便于测序数据的正确解读。标本运输过程中须防污染、防震荡,使用冷链系统转运。
法定传染病病原体:包括《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各类传染病病原体。病原体种类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正进行及时调整。其他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建议参考《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中对高致病性病原体的相关定义。
建议根据国家规定和验证需求将标本在有资质的实验室内进行分离培养、特异基因片段检测、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等方法复核。如没有剩余标本,应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临床重新采样,应用传染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病原检测,基于病原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依据现行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如患者被诊断为传染病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流程上报疾控部门,并且对患者、标本等进行规范的处置。应按要求将剩余标本或重新采集标本送上级部门进行确认,并上报患者情况,同时做好必要的患者隔离措施和相关治疗工作。
若检出疑似新发病原体,应立即组织专家开展研判,尤其当疑似新病原体的序列与已知的烈性或者高传染性病原体序列相似,或者短时间内从≥2 例流行病学相关患者中检出疑似新病原体时,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检出法定传染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尤其是当检出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以及部分传染性较强、危害较大的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等)病原体,应立即对下机数据的质量,特别是比对到烈性传染病的特异性序列的准确性、读长数、基因组覆盖度等数据进行严格核实,确认可排除背景核酸污染以及特异性序列比对无误的前提下,同时启动标本复核程序。当从标本中检出明确可导致感染且能排除污染、定植微生物和背景核酸时,应报告高度怀疑该病原菌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患者无菌部位标本如血液和脑脊液标本中检出可疑病原菌,在无其他感染病原证据且能排除污染、定植微生物和背景核酸时,应报告为可疑致病微生物。从开放性腔道如呼吸道或可能存在皮肤定植菌污染部位的标本中检出条件致病微生物时应结合序列数、文库浓度、患者临床病史信息、感染相关指标,会同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明确是否为责任病原体。报告单中应至少包含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属名称、唯一比对的读长数、相对丰度和室内质控数据,以及对术语、技术参数和病原微生物的注释。mNGS 报告中的病原体物种名称应标注标准的中英文名称,部分可参考的网站包括细菌网站 https://lpsn.dsmz.de/和真菌网站 https://www.mycobank.org 等。
通过耐药/毒力基因预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病原体的致病力,可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耐药/毒力基因存在即表达,可能存在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情况;部分导致耐药/致病的机制尚无法通过检测基因来明确;目前对于耐药/毒力基因的物种归属分析技术尚未完善。因此,应谨慎开展以耐药/毒力基因来预测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和致病力。对于实验室可开展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药物,不宜以耐药基因结果进行预测,应以表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准。
执笔人:
杨启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马筱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张建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李轶(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吴文娟(上海市东方医院检验科);杨继勇(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韩东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李家斌(安徽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罗燕萍(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周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谷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张西京(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单斌(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刘正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周海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主要审稿专家(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陈德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冯四洲(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顾兵(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胡继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刘晓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孙自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施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科);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王佳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肖永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俞云松(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张耀华(中国药师协会);郑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郑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卓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周铁丽(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略
近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刊登了由康熙雄教授领衔,29 位产学研专家成员参与编写的《临床下一代测序的自动化与常规化专家共识》。这是我国在临床 NGS 自动化领域首个专家共识,杰毅生物作为产业代表参与共识编写。
为了更好地加速 NGS 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本共识从技术、流程及产品角度着重探讨临床 NGS 常规化与自动化的建设路径, 包括如下要点(文末附共识原文链接,欢迎查看):
1 .规范化采样
2.自动化核酸提取纯化和建库
杰毅生物 NGSmaster™全自动一站式建库仪
3.更灵活的基因测序系统
4.生物信息分析自动化及参考数据库建设
5.临床 NGS 数据解读和遗传咨询常规化
6.整合临床 NGS 结果和表型信息至医疗信息化系统
7.LDT 和 IVD 并存发展
8.降低和分摊 NGS 成本,加速进入医保
9.加强医患培训和 NGS 科普教育
10.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和利用的规范
共识原文:
扫码关注杰毅生物公众号
后台回复 “自动化共识” 即可查阅原文
近日,感染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创新引领者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杰毅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 C+轮融资,加速领跑病原微生物精准医学赛道。本轮投资方为昆泰基金、余杭国投集团及其他产业投资者等。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管线的研发,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以及商业化应用战略落地。
在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快速流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后疫情时代新发突发病原体不断涌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问题日益严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感染病已成为全球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威胁,同时也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过去五年实践证明,以基因测序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在检测全面性、灵敏度、特异性、时效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打破了传统微生物检验的局限性和技术短板,不仅能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进行监测,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有力地推动全球的感染性疾病诊疗迈入精准医学新时代。
作为国内感染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创新引领者,杰毅生物自 2019 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 “创新检验未来” 的使命和 “让每位感染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精准诊疗” 的愿景目标,基于高通量测序(NGS)和基因编辑(CRISPR/Cas)两大前沿技术路线,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一系列自动化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并获得了多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构建起了覆盖危重症及疑难复杂感染、中度感染和普通感染等全场景化的创新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2020 年以来,杰毅生物在国内首推的一站式全自动化 mNGS 产品解决方案,至今已有近百套产品在国家及各级地方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并开始将病原 NGS 技术的应用场景由第三方实验室带到医院,使病原 NGS 检测与患者 “零” 距离。依托自动化的精准检测产品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杰毅生物连续多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发起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等多项室间质量评价。公司研究成果丰硕,至今已发表高分 SCI 文章近 30 篇,申请发明专利 19 项,已获专利授权 35 项,软著近 10 项。
目前,杰毅生物已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余杭区准独角兽企业,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入选毕马威中国 “生物科技创新 50 企业”,CB insights“中国最具前景的分子诊断公司” 等。
杰毅生物创始人、CEO 王珺博士表示,非常荣幸得到本轮投资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公司成立至今五年,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坚持自主研发,聚焦客户的压力和挑战。无论外部宏观环境如何变化,一直致力于用创新技术和产品让感染疾病诊断更精准、更快速、更智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产品管线的研发速度,缩短报证周期,让感染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精准诊疗。
余杭国投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国建先生表示,感染病精准诊疗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医药是余杭区聚力打造的五大生态产业圈之一。在过去短短几年,我们见证了杰毅生物从一家初创公司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在优秀的管理团队带领下用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力地推动行业变革。我们对杰毅生物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全力支持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去引领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昆泰基金总经理乔云生先生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感染精准诊疗的痛点愈发凸显,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杰毅生物作为感染精准医学的先行者,勇于开拓创新,至今已建立了卓越的多元化产品解决方案,一直推动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十分认可杰毅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将全力支持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希望助推公司在下一个阶段的加速发展。
关于杰毅生物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由原贝瑞基因(SZ:000710)创始团队成员王珺博士和原迪安诊断(SZ:300244)战略投资板块负责人、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人钟杰先生等共同发起成立,其以高通量测序(NGS)和基因编辑(CRISPR/Cas)为技术平台,将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致力于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和各类感染性疾病精准医学提供全场景化的创新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关于余杭国投集团
余杭国投集团成立于 2022 年 10 月,注册资本 100 亿元人民币,2022 年底总资产 880.05 亿元。集团主要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主业,重点围绕 “资本运作+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数字信息+资产运营” 五大产业集群,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产业培育的引领能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打造高端人才服务平台、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做大做强国有资本。集团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 98 亿元,子基金总规模达 545.5 亿元,累计投资项目 806 个,投资总额 190.6 亿元。
关于昆泰投资
昆泰基金是一家国资控股与市场化团队相结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逻辑+专业化运作,秉持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原则,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基金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重点扶持高端制造业、三新经济、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