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感双重威胁,重点人群如何应对感染风险?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活动逐步进入快速上升阶段,肠道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存在一定水平活动。

表 1. 第 44 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区域差异

 
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近期活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有哪些新的动向,哪些人群需要重点防护?

呼吸道合胞病毒,幼儿混合感染危害重

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率仍处高位波动,北方省份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波动下降。杰毅生物 RSV 检出频率显示,今年秋季 RSV 检出频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图 1. 杰毅生物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频率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呼吸道的病毒,是婴儿病毒感染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数据显示,0-4 岁幼儿是 RSV 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尤其在我国南方省份,该年龄组的 RSV 阳性率持续高于其他年龄组。RSV 混合感染往往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浙江省疾控中心一项针对 7857 名 RSV 住院患儿的研究显示,约有 20.4% 的患儿存在混合感染。细菌合并感染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病原体(59.2%),其次是肺炎链球菌(25.3%)和流感嗜血杆菌(8.8%)。在病毒合并感染病例中,人类鼻病毒是最常检测到的病原体,占 27.3%,其次是巨细胞病毒(23.8%)和人类腺病毒(14.0%)。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脑炎等。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婴儿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对呼吸系统带来损伤,甚至持续到成年时期。如患儿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持续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及早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杰 Sir TIPS:

1. 目前国内外尚无用于婴儿的针对 RSV 感染的疫苗上市。我国目前批准了 RSV 单克隆抗体,通过被动免疫方式来保护婴幼儿降低感染风险。

2. 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费力、嘴唇发绀、体温达 38.5℃持续不退,精神萎靡、不吃不喝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流感来袭,新毒株传播范围更大

根国家疾控中心第 44 周流感监测周报,近期流感活动上升明显,绝大多数省份都已进入流感流行期。从杰毅生物流感病毒检测频率统计可见,今年 10 月以来流感病毒检出频率呈现升高趋势。

图 2. 杰毅生物流感病毒病毒检出频率

今年流感在南方省份活动明显增强,区别于去年的甲型 H1N1,今年流行毒株以甲型 H3N2 为主。这意味着,由于我国人群对 H3N2 的免疫背景相对薄弱,病毒将更容易传播,可能造成比往年更大范围的感染,公众需格外重视并做好防护。

表 2. 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

H3N2 与 H1N1 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高度相似,均表现为典型流感综合征,核心症状包括:高热(体温常超过 39°C)、明显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咳嗽及喉咙痛。部分患者(尤其在儿童群体中)也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或腹泻。尽管临床症状相近,两者在流行病学与重症特征上存在差异。《柳叶刀》一项基于十年数据的研究显示,在 H3N2 主导的流行季,总体住院率更高;而因甲型 H1N1pdm09 住院的患者,病情进展风险更大,其入住 ICU 或接受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比例更高。

从易感人群来看,H1N1 在年轻成人及肥胖患者中引发重症的风险较高;H3N2 则对老年人与儿童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显示儿童感染 H3N2 后,除高热外,发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且更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杰 Sir TIPS:
1.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均覆盖所有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型别和亚型。
2. 出现高热、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请及时就医,及早诊断和治疗,在症状出现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最佳,注意:服用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杰毅生物精准快速病原体检测、实时监测方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多种病原体共循环已成为新常态。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规检测方法难以覆盖全部病原体,极易造成漏检。一次性精准筛查数百种常见流行病原体的 tNGS 技术,成为明确病因的高效检测方法。杰毅生物 SeqPlex®tNGS 呼吸采用多重扩增酶切法建库, 对常见及重点关注的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的 324 种病原核酸进行靶向扩增富集, 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 实现对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广谱精准检测,助力临床提高诊断效率。

为医疗机构 NGS 本地化运营打造的 “毅达 Lab” 数智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引入 AI 智能审核,确保每一份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多维度数据看板则将复杂数据转化为清晰洞察,可实时掌握病原动态,精准预警潜在风险,真正实现病原数据的可知、可控、可预测。

突破 FUO 诊疗困境,杰毅 Onco-mNGS 肿瘤提示科研文章合集(一)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临床常见的医疗难题,由于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约 51% 的患者难以确诊,其中恶性肿瘤病例占比约 14%。当前 FUO 患者死亡率仍然高达 12-35%,这类患者往往初诊优先考虑感染性疾病,易导致肿瘤被忽视,造成误诊或延迟诊断。因此,实现感染与肿瘤的早期精鉴别至关重要。杰毅生物基于 40 万临床大数据,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定量 Onco-mNGS 检测技术,在一次 mNGS 检测中,通过人源背景数据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CNV),在鉴定病原体的同时特异性提示肿瘤信号,为 FUO 的精准病因鉴别与诊疗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实现新的诊疗突破。

为验证 mNGS 病原检测和肿瘤提示的临床价值和诊断性能,自 2021 年起杰毅生物与全国多家知名医院联合开展临床研究,以下是相关研究成果。

1.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o identify pathogens and cancer in lung biopsy tissue

期刊:《eBioMedicine》(2021 IF=11.20)

合作单位:北大人民医院

    

研究概述:

染色体不稳定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已在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讨论,但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较少。该研究基于 mNGS 可识别宿主染色体不稳定性(CNV)的原理,对 mNGS 用于同时检测肺活检组织中的病原体和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NGS 对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83.7%、97.6%、 92.9%。

2.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d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fection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2 IF=5.70) 

合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概述:在经 Onco-mNGS 检测的 140 例患者中,115 例被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7 例患者存在明显的 CNV 异常信号提示恶性肿瘤,并均获临床确认。与临床诊断相比,mNGS 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53.0%(61/115)和 60%(15/25),17 例 CNV 异常病例的染色体异常表现包括全基因组变异和特定染色体的局部变异。其中 5 例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包括 3 例肺腺癌和 2 例血液系统肿瘤),1 例患者高度怀疑淋巴瘤,其余 11 例患者则有恶性肿瘤既往史。

这项初步研究证实了使用 Onco-mNGS 在疑似感染患者中同步探寻潜在病原体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3.Utility of clinical metagenomicsin diagnosing malignancies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Epstein-Barr virus positivity

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2023 IF=6.07)

合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概述:mNGS 应用于 EBV 相关恶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对 29 名 EBV 阳性患者进行了外周血的 mNGS 检测,CNV 分析对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和 89.5%。该研究首次使用 mNGS 与 CNV 分析技术对发热待查队列中 EBV 阳性患者的恶性肿瘤预警提示。研究表明 mNGS 的病原检测和 CNV 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不明原因发热的 EBV 阳性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与恶性肿瘤。

4.One-step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nd lung cancer using metagenomic sequencing

期刊:《Respiratory Research》(2023 IF=4.7)

合作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概述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在一次检测中满足同时诊断肺癌和感染的多样化临床需求。Onco-mNGS 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应用于感染诊断和肿瘤提示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和及时性)。Onco-mNGS 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为早期靶向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患者的治疗决策和良好预后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基于 Onco-mNGS 对 BALF 样本中 CNV 和微生物特征的深入分析对于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型和分期的早期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chromosomal copy number variation analysi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or the detection of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期刊:《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23 IF=3.1)

合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研究概述:传统脑膜癌病(MC)的诊断方法学面临感染与肿瘤鉴别困难、细胞学阳性率低、多次腰穿增加患者负担以及有创活检风险高等多重局限。

Onco-mNGS 技术通过整合病原检测和 CNV 分析为 MC 的精准诊断提供了一个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能有效辅助鉴别的强大工具,拓展了 CSF mNGS 在神经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但仍需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在多样化患者队列中进行验证,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效用、诊断性能及预测价值。

总结

这些研究共同印证了 Onco-mNGS 技术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感染和肿瘤排查中作用显著,检测性能优异。mNGS 正从单一的 “感染诊断工具” 演变为 “病原微生物与肿瘤联合检测的新方案”。未来有望建立多癌种大数据模型,探索肿瘤、遗传学领域,借助 AI 优化数据分析、推动多方法联用,助力临床精准诊疗。基于 “毅达 Lab” 病原体检测整体解决方案,NGS 本地化用户不仅可以选择 mNGS 和 tNGS 并线上机,更能灵活拓展 Onco-mNGS 检测,实现精准快速病原检测+肿瘤提示双重获益,让 NGS 本地化开展提质增效。

IDSC 会议回顾 | mNGS 应用探索:特异性肿瘤信号提示,扩展精准诊疗新思路

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多学科紧密协作至关重要,临床诊疗实践亟需科学规范。2025 年 7 月 4-5 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大会(IDSC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本届 IDSC 会议吸引了逾 2200 名专家学者踊跃参与交流。

病原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一环,本届 IDSC 学术大会【微生物与病原诊断】论坛,由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梁志欣教授主持,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副主任李曦教授受邀进行 “基于宏基因组人类染色体的疾病诊断” 主题报告。
李曦教授在报告中谈到,感染性疾病和癌症是全球主要致死原因,而感染性疾病的核心难题在于诊断。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以 mNGS 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诊断技术在许多复杂、疑难、特殊感染患者诊断中为临床快速提供病原学依据,发挥关键作用。随着 mNGS 在临床大量的数据积累,我们发掘 mNGS 检测中海量的人源核酸序列同样能在肿瘤领域发挥其价值:通过对人源核酸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CNV),可精准识别并特异性提示肿瘤信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团队和杰毅生物合作的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肺穿刺标本,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NGS 对于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敏感性为 83.7%,特异性为 97.6%,准确率为 92.9%。mNGS 在肿瘤信号提示的敏感性、特异性表现佳,临床应用广泛。
目前 mNGS 的 CNV 分析多依赖人眼观察识别,存在误差和敏感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李曦教授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基于杰毅生物 Q-mNGS 的染色体信号的机器学习方法,一方面借助机器学习建立组合模型,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染色体异常信号判断,从而增加更多客观依据。另一方面,致力于在更多类型的肿瘤中探寻新的染色体突变模式,将有助于深化对肿瘤的后续认知。近期李曦教授团队牵头以浙江省 8 家医院的真实数据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初步显示该模型在血液系统肿瘤样本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mNGS 技术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感染和肿瘤排查中作用凸显,未来有望建立多癌种大数据模型。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推广和更新,我们期待未来在遗传学等领域探索,优化人类数据分析,实现多种方法联用,助力临床精准诊疗。